西安市特色水果贮藏与保鲜重点实验室
参加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产后病理学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会议
2024年8月9-12日,由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产后病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宁波大学和浙江-马来西亚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联合实验室承办的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产后病理学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会议在浙江宁波顺利召开,来自国内外产后贮藏保鲜领域的100余家高效及科研院所的4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大会以“智汇宁波,鲜达天下”为主题,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研讨植物病理学产后病理学领域的前沿课题,携手以“果蔬保鲜”守护人们“舌尖上的幸福”。会议规模盛大,学术交流热情。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西安市特色水果贮藏与保鲜重点实验室孔庆军教授率领团队成员任雪艳副教授、王迪助理研究员、在读博士高庆超、硕士刘榕和谭新宇参加了此次会议。


开幕式环节,宁波大学副校长周青、宁波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刘立群、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黄丽丽教授先后致辞,共同期待此次年会能够成为思想碰撞的舞台、创新发展的机遇、合作共赢的桥梁、凝聚共识的纽带,助力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




特邀报告环节,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院士作题为“特殊资源发掘促进柑橘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报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康振生院士作题为“小麦条锈病与粮食安全”的报告;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工程院李天来院士作题为“设施园艺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的报告;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产后病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田世平研究员作题为“果实品质安全的分子基础及研究重点”的报告;其中,田世平研究员指出“果蔬采后领域是一个涉及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及工程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复杂领域。关注果蔬营养维持和品质安全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从多组学分析、大数据挖掘、合成生物学以及人工智能设计等多因素协同的角度来认知果蔬营养维持和品质安全是重要的研究思路”。




会议期间,400余名专家围绕“果蔬衰老与抗性应答机制及调控”、“果蔬采后病原菌致病机制及防控”、“果蔬采后新型保鲜技术开发及应用”等三个主题开展了深入探讨。


11日上午,实验室主任孔庆军教授主持了专题为“果蔬采后病原菌致病机制及防控”的会议报告。团队成员王迪助理研究员作了题为“植物源精油和芪类化合物抑制炭黑曲霉及赭曲霉毒素合成的机制研究”的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茶树精油及其主要成分、紫檀芪、白皮杉醇、白藜芦醇抑制炭黑曲霉及赭曲霉毒素合成通路的分子机制,为今后采后炭黑曲霉及赭曲霉毒素合成的精准防控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思考。硕士生刘榕作了题为“柑橘酸腐菌致病因子GcSP2致病机理探究”的论坛报告,为今后柑橘酸腐菌的致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科研思路与方向。与会期间,团队成员认真聆听,积极交流,开拓思路,收获满满。


